梨温高速:重拳出击 打假“绿通”
发布时间:2014-12-18 20:02:54 信息来源:江西省交通投资集团南昌南管理中心 浏览次数:
2014年12月4日至12月17,梨温公司在主线收费站赣浙收费处重拳出击打击假“绿通”,14天查处假“绿通”141辆,其中,对22辆假“绿通”加收2倍通行费,直接挽回国家经济损失9.5万元。高压地打“假”态势有力地震慑了不法司乘。
假“绿通”花样百出,“猫鼠斗”天天上演
打击假“绿通”好比“猫鼠斗”,该司的绿通查验人员常常如此打趣。事实上,这一幕幕斗智斗勇的场景几乎每一天都在赣浙收费处上演。
12月5日23时30分,一辆车牌为皖K39366的货车驶入该收费处绿通车道。司机告诉收费员:“车上装的是新鲜柿子”,要求按照绿色通道政策予以免费放行。收费员按照程序要求司机打开车厢查看,发现在车厢的尾部及上部,均为符合规定的新鲜柿子。
此时,“绿通”车道的收费员开始对该车在绿通检测设备上的呈像进行认真比对,发现该货车车厢外层货物密度与内层货物密度不一致,立即将异常情况通知了收费班长。当查验人员要求检查车厢内部的货物时,司机开始找出各种理由搪塞,拒绝配合接受检查。后经查验,这辆货车除外层为新鲜柿子以外,内层均为包装加工后的柿饼。“铁证”之下,司机只好承认假冒行为。按照规定对司机进行批评教育之后,对该车加2倍通行费4280元。
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出现。数据显示,平均每天约有16辆假“绿通”车辆,这对该司收费人员提出了更严格要求的同时,也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收费秩序。
逃费方式日趋隐蔽,专业化迹象明显
该司收费处负责人说,现在货车假冒“绿通”的情况越来越严重,这从省界道口的查验结果就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,高峰期一天能查到将近20辆。更让人担忧的是,现在假“绿通”已经出现专业化、团伙化的迹象,不少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混装公司,手段越来越隐蔽,且假“绿通”司机的“反查验”能力也越来越强,对我们查验的方式方法一清二楚,防不胜防。
省界道口绿通车道安装了绿通检车设备,不少司乘对绿通设备的运行原理也一清二楚。查验人员发现,有不少假“绿通”将混装货物堆砌在远离绿通查验设备的另一侧,利用的正是查验设备射线穿透力不足的漏洞。
在团伙式反查验问题上,赣DC牌照的货车最为典型,这类同地域的货车主往往采取结伴而行的方式,尾随在其余“绿通”车辆后,人为造成收费站堵道,给收费站施加保畅压力,且善于利用投诉手段,一旦久不通行,立即拨打投诉电话进行投诉,以达到其蒙混过关的目的。这种现象对收费现场保畅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
思路决定出路,严查才能保畅
据该司负责人介绍,“绿通”“车队”的出现,继而引发收费道口拥堵、保畅工作受到挑战的情况,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。经过慎密分析,该司管理层认为,不能因此投鼠忌器,对此类假“绿通”堵道行为听之任之,必须反其道而行,对假“绿通”严防死守,不仅不能放松,而且要查地更严更实更细,使得假“绿通”不易走、不敢走,假“绿通”不堵道了,保畅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
实践证明了决策的正确,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场景更让收费现场干部员工疑窦顿解。12月8日,一辆车牌为皖F28557的厢式货车在绿通车道准备接受查验,该车车主在看到查验现场,收费人员正在对可疑车辆掀开篷布进行彻底翻查时,立刻慌了神,急忙倒车调头驶入收费车道。经收费人员事后查验,该车确实为混装车辆,外层覆盖竹笋,内部混装设备。在进行批评教育之后,正常收费通行。
谋一时更谋全局,逐步建立长效机制
抽丝剥茧,层层深入,这是梨温公司解决保畅问题和假“绿通”问题的整体思路。保畅的压力小了,剩下的就是思考如何应对假“绿通”层出不穷的“花招”。经过反复摸索,在总结以往识假打假经验基础上,梨温公司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打“假”模式,初步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,在推进打击假“绿通”长效机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让设备和人都动起来。“完全依赖于绿通检测设备,查验的准确率只能达到40%;但通过绿通检测设备呈像,对可疑车辆及时‘翻箱倒柜’,那么查验的准确率基本上可达到99%”收费班长说。事实却是如此,由于设备的局限性,完全依赖于设备检测,不仅不能达到提高查验准确率的效果,反而容易使得查验人员产生依赖心理和惰性。唯有依靠“新设备”和“土办法”两相结合,才能真正实现绿通查验“零”差错。
让数据会说话。“数据本不会说话,但只要你用心读懂它,它会告诉你一切”该公司收费处长说。对于数据分析,梨温公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“读”法。一看大数据,看整月、整季度车流量、“绿通”数量,通过环比、同比,能够有效地掌握“绿通”车流量有无异常;二看小数据,通过对比分析同时段早中晚班、不同收费班之间、不同收费人员之间的“绿通”车数量,可以及时掌握“绿通”查验工作的完成“质量”;三看详细数据,统计分析绿通车货物的车型、重量、生产地、运输时间、装载方式,掌握过站“绿通”车辆规律,比如运输蔬菜的“绿通”车辆一般凌晨过站,运输鱼、虾的“绿通”车辆一般选在气温较高的白天运输。与此同时,逐步建立“绿通”数据库,指导“绿通”查验工作开展。
让规律来帮忙。梨温公司今年的收费培训别出心裁,除去基本的收费业务培训外,加入了经济学常识,旨在让收费人员懂得基础经济规律,进而运用到“绿通”查验工作上。一是普及地域性经济规律,让收费人员知道附近区域主要的农副产品的产地、生长、销售季节和销售地点;二是普及货运经济规律,懂得运输费用及货物利润之间的价值区间,比如,用大货车运输低利润的新鲜蔬菜是否划算,是否合理等等,有助于帮助收费人员识别“绿通”车辆的真假;三是普及“绿通”车辆规律,如桔子157型有多重,115型有多重,一般是几月到几月运输,运输地集中在哪里。让每个人都对这些情况了然于胸,进行判断。
让制度做保障。一方面,完善收费管理制度,推行“一职多能”,实施行政人员轮岗收费制,让行政人员在特殊时段、特殊节点能够及时组成收费预备队,充实收费力量,确保收费秩序有条不紊;合理配置人力资源,根据各站不同的车流情况,及时调配业务尖兵支援一线工作。另一方面,逐步完善收费人员的晋升和激励机制,营造收费员之间、收费班组间比、学、赶、超的工作氛围,通过及时组织考核,结合平时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定,做到能上,也能下,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。(朱沛东)
假“绿通”花样百出,“猫鼠斗”天天上演
打击假“绿通”好比“猫鼠斗”,该司的绿通查验人员常常如此打趣。事实上,这一幕幕斗智斗勇的场景几乎每一天都在赣浙收费处上演。
12月5日23时30分,一辆车牌为皖K39366的货车驶入该收费处绿通车道。司机告诉收费员:“车上装的是新鲜柿子”,要求按照绿色通道政策予以免费放行。收费员按照程序要求司机打开车厢查看,发现在车厢的尾部及上部,均为符合规定的新鲜柿子。
此时,“绿通”车道的收费员开始对该车在绿通检测设备上的呈像进行认真比对,发现该货车车厢外层货物密度与内层货物密度不一致,立即将异常情况通知了收费班长。当查验人员要求检查车厢内部的货物时,司机开始找出各种理由搪塞,拒绝配合接受检查。后经查验,这辆货车除外层为新鲜柿子以外,内层均为包装加工后的柿饼。“铁证”之下,司机只好承认假冒行为。按照规定对司机进行批评教育之后,对该车加2倍通行费4280元。
类似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出现。数据显示,平均每天约有16辆假“绿通”车辆,这对该司收费人员提出了更严格要求的同时,也极大地干扰了正常的收费秩序。
逃费方式日趋隐蔽,专业化迹象明显
该司收费处负责人说,现在货车假冒“绿通”的情况越来越严重,这从省界道口的查验结果就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到,高峰期一天能查到将近20辆。更让人担忧的是,现在假“绿通”已经出现专业化、团伙化的迹象,不少地区出现了专业的混装公司,手段越来越隐蔽,且假“绿通”司机的“反查验”能力也越来越强,对我们查验的方式方法一清二楚,防不胜防。
省界道口绿通车道安装了绿通检车设备,不少司乘对绿通设备的运行原理也一清二楚。查验人员发现,有不少假“绿通”将混装货物堆砌在远离绿通查验设备的另一侧,利用的正是查验设备射线穿透力不足的漏洞。
在团伙式反查验问题上,赣DC牌照的货车最为典型,这类同地域的货车主往往采取结伴而行的方式,尾随在其余“绿通”车辆后,人为造成收费站堵道,给收费站施加保畅压力,且善于利用投诉手段,一旦久不通行,立即拨打投诉电话进行投诉,以达到其蒙混过关的目的。这种现象对收费现场保畅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。
思路决定出路,严查才能保畅
据该司负责人介绍,“绿通”“车队”的出现,继而引发收费道口拥堵、保畅工作受到挑战的情况,引起了管理层的高度重视。经过慎密分析,该司管理层认为,不能因此投鼠忌器,对此类假“绿通”堵道行为听之任之,必须反其道而行,对假“绿通”严防死守,不仅不能放松,而且要查地更严更实更细,使得假“绿通”不易走、不敢走,假“绿通”不堵道了,保畅问题自然迎刃而解。
实践证明了决策的正确,一个极富戏剧性的场景更让收费现场干部员工疑窦顿解。12月8日,一辆车牌为皖F28557的厢式货车在绿通车道准备接受查验,该车车主在看到查验现场,收费人员正在对可疑车辆掀开篷布进行彻底翻查时,立刻慌了神,急忙倒车调头驶入收费车道。经收费人员事后查验,该车确实为混装车辆,外层覆盖竹笋,内部混装设备。在进行批评教育之后,正常收费通行。
谋一时更谋全局,逐步建立长效机制
抽丝剥茧,层层深入,这是梨温公司解决保畅问题和假“绿通”问题的整体思路。保畅的压力小了,剩下的就是思考如何应对假“绿通”层出不穷的“花招”。经过反复摸索,在总结以往识假打假经验基础上,梨温公司逐步形成了完整的打“假”模式,初步做到了以不变应万变,在推进打击假“绿通”长效机制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。
让设备和人都动起来。“完全依赖于绿通检测设备,查验的准确率只能达到40%;但通过绿通检测设备呈像,对可疑车辆及时‘翻箱倒柜’,那么查验的准确率基本上可达到99%”收费班长说。事实却是如此,由于设备的局限性,完全依赖于设备检测,不仅不能达到提高查验准确率的效果,反而容易使得查验人员产生依赖心理和惰性。唯有依靠“新设备”和“土办法”两相结合,才能真正实现绿通查验“零”差错。
让数据会说话。“数据本不会说话,但只要你用心读懂它,它会告诉你一切”该公司收费处长说。对于数据分析,梨温公司形成了一套自己的“读”法。一看大数据,看整月、整季度车流量、“绿通”数量,通过环比、同比,能够有效地掌握“绿通”车流量有无异常;二看小数据,通过对比分析同时段早中晚班、不同收费班之间、不同收费人员之间的“绿通”车数量,可以及时掌握“绿通”查验工作的完成“质量”;三看详细数据,统计分析绿通车货物的车型、重量、生产地、运输时间、装载方式,掌握过站“绿通”车辆规律,比如运输蔬菜的“绿通”车辆一般凌晨过站,运输鱼、虾的“绿通”车辆一般选在气温较高的白天运输。与此同时,逐步建立“绿通”数据库,指导“绿通”查验工作开展。
让规律来帮忙。梨温公司今年的收费培训别出心裁,除去基本的收费业务培训外,加入了经济学常识,旨在让收费人员懂得基础经济规律,进而运用到“绿通”查验工作上。一是普及地域性经济规律,让收费人员知道附近区域主要的农副产品的产地、生长、销售季节和销售地点;二是普及货运经济规律,懂得运输费用及货物利润之间的价值区间,比如,用大货车运输低利润的新鲜蔬菜是否划算,是否合理等等,有助于帮助收费人员识别“绿通”车辆的真假;三是普及“绿通”车辆规律,如桔子157型有多重,115型有多重,一般是几月到几月运输,运输地集中在哪里。让每个人都对这些情况了然于胸,进行判断。
让制度做保障。一方面,完善收费管理制度,推行“一职多能”,实施行政人员轮岗收费制,让行政人员在特殊时段、特殊节点能够及时组成收费预备队,充实收费力量,确保收费秩序有条不紊;合理配置人力资源,根据各站不同的车流情况,及时调配业务尖兵支援一线工作。另一方面,逐步完善收费人员的晋升和激励机制,营造收费员之间、收费班组间比、学、赶、超的工作氛围,通过及时组织考核,结合平时工作业绩进行综合评定,做到能上,也能下,激发干事创业的激情。(朱沛东)